主編的話

文/張雅晴、楊雅茜

身為學生,除了與學習的連結外,「學生」這個身分還代表了一個群體,在與其他群體、甚或是自身內部交流、互動時,便產生了「學生自治」的需求。而學生自治這個名詞,究竟囊括了什麼內容?在參與學生自治的過程中,我們又獲得什麼、形成什麼呢?

以此疑問為出發點,本期的思無邪以學生自治為主題,訪問了臺大歷史系學生中現任文學院學生會長文學院學生代表及歷史系學生會長的三位同學。即便都是學生自治組織的成員,他們也都各自擁有不同的想法與行動,希望從這三位同學分享的歷程中,能使大家對於參與學生自治組織有更多的了解,或者引發同學們對於學生自治的新看法。

此外,本期同樣收錄了系上同學寫作的文章:談到日本1968學運與台灣318學運的若林正丈老師演講側記,闡述日本1968學運的形成過程;欣賞將BL漫畫劇情搬上音樂劇舞台的《新社員》觀後感,表現出當二次元作品轉變為三次元呈現時能帶給觀眾的多元內容;及詳細剖析中央公園歷史進程、並與介紹護樹行動相結合的中央公園護樹行動:談中央公園的歷史與這場行動的特色,提供大家從脈絡中重新審視護樹行動的新看法。

而系上在上學期為促進同學間交流與情感的活動心得也呈現在第二期思無邪中,歡笑聲與籌備的汗水結合而成的B03園遊會、在夜晚中燃起暖暖火光的系烤與在寒冷冬天中聚集百人、圍桌吃飯的歲末聯歡

今年5月15日本系將舉辦歷史之夜,展開以19世紀倫敦開膛手傑克案為背景的大型角色扮演實境遊戲(LARP),《思無邪》也刊出蕭瑋萱以《巴黎妓院回憶錄》為底,探討法國十九世紀末妓女生活處境的文章

最後帶給大家的是系上同學與歷史系課程互動的呈現,即學習上的成果。張語函的考古學概論閱讀心得報告透過三篇論文的閱讀與整理,試圖討論其中世界體系理論的應用:羅盤針的哲學文本註解練習《高塔》書評,分析文本敘事背後的象徵意涵;中國史三史料分析報告收錄兩位同學的作品,鄭碩以考據文獻繪製路徑圖,討論明太祖《大誥》中的可行性,李聿康則分析〈大誥〉與《明夷待訪錄》的君臣觀;另外世界史三報告收錄了兩位同學的成果。張雅晴的第一份報告探討宗教改革後的信仰生活,人如何運用理性產生破壞與預選論中的道德問題;第二份報告則從財富與思想討論文藝復興時期的背景。而馮文佑的第一份報告同樣討論宗教改革後的信仰生活,不同的是從整體社會的組成與當時時代背景切入理解;第二份報告以比較英國與法國的王權發展進程為主軸,試圖解釋兩方政權截然不同的發展。

身為台大歷史系的學生,我們透過歷史學習,激發各種不同的想法與看待事情的角度,同時也在教室之外持續吸收、創造與世界互動的經驗。透過專訪參與學生自治的同學們,希望給予大家思考「學生」身分的另一種面向,也希望能以此與「思無邪」開放不同意見交流的主旨相輝映。

One comment

  1. Pingback: 思無邪第二期文章目錄 | 思無邪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