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果】張雅晴──世界史三:宗教改革後的信仰生活

世界史三第五週史料解讀

指導老師:秦曼儀 老師               課程助教:謝仁晏 助教

張雅晴(現為台大歷史系二年級學生)  

本週的主題是宗教改革後的信仰生活,閱讀三份史料,分別是克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的作品,節自1560年的〈預選說(Articles Concerning Predestination)〉、1543年的〈改革教會之必要(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hurch)〉,以及1652年的〈蘇珊˙葛卓的審判(The Trial of Suzanne Gaudry)〉。

宗教改革在時間上承繼文藝復興,約略同時於科學革命,下接啟蒙運動,經常被視為近現代人文精神與理性主義的開端。然而號稱具有理性與人文精神的時代同時也是互相批判為異端,發起宗教戰爭、屠殺、火刑,藉由毀滅敵人鞏固自己的純潔與正當性的時代。貧困與瘟疫的流行也加深了動亂與恐慌,被指為異端的人受宗教裁判所審判,採用嚴刑下的供認;異端被與巫術掛勾,開啟了獵巫行動,直到17世紀中葉才逐漸休止。

此次作業想探討的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人的理性如何被用於促成具有破壞力的行為,並聚焦在討論這兩份史料中「握有權力者如何指控異端?」。不過在這個問題之下,克爾文的〈預選說〉便顯得與主題無關,所以另提問題,關於預選說想要討論的問題是「預選說的決定論立場中,如何面對道德問題?」本次作業將先探討預選說,再根據另外兩篇史料討論異端的問題。

克爾文在預選說中採取決定論(determinism)的立場,意即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件、人的意志與行動,甚至創世之初亞當與夏娃的犯罪,都是由上帝做的決定。這一切都在神的純淨意志(pure will)中決定好了,神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正義。

教科書認為在克爾文的預選說中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1],在哲學上屬於不相容論者(incompatibilist),認為決定論與自由意志不能相容[2]。由於克爾文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提到「自由意志」,我們無法確知克爾文的立場是否如教科書所言。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與否,在哲學上都不會嚴重地動搖教會的論說基礎,然而,由於不少人認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既然已經被決定),則不需要對不道德的行為負責,這就有可能造成道德危機。

在克爾文的論說體系之中,神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正義,這是不容置疑的。根據這個神意正義,預先決定了某些人能得救,另一些則不能,註定得救的人會自然做出能讓他的得救的選擇,而邪惡的人註定為惡,亞當的墮落也是神所決定的。如此一來就產生了兩個疑惑:神為什麼要讓人墮落,難道神是罪惡的代表?如果神原本就決定讓此人為惡,那這個人應該被懲罰(不得救)嗎?關於後者,克爾文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神的確決定了這個人不能得救。關於前者,克爾文在節選的最後一段中解釋道:「神在他的意志中掌握了魔鬼與不信者,然而不能因此說神是罪惡之源、始作俑者。」這是一句宣示、一個教條,這句話的合理性就存在於宗教本身的神聖性,與神意的絕對正義之中,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假設。

預選說的論述通過神意的絕對正義,預先決定了人的得救與否,然而誰也無法預知神意,在現世中的人還是必須根據(被決定了的)自由意志[3]做選擇,因此反而鼓舞信徒透過行更多善事來「印證」自己是被選者,勤勞、節儉、道德操守都是被選為得救者的標籤,之所以會(根據自己的意志)做出道德的選擇,就是因為神意決定了自己能夠得救。通過這段梳理,可知克爾文(至少他的教徒)採取的是相容論的說法,自由意志是與決定論相容的,如此一來也就能順利解決道德危機。

在〈改革教會之必要〉一文的節選段落中,克爾文大力抨擊了聖像崇拜,認為崇拜偶像、圖畫、聖髑,都是瀆神的行為,極其荒謬、不純潔。他說「我的禮教(decency)不允許我再提到更惡劣的現象」,顯示他的反對聖像崇拜時含有某種階級、上流優雅的意識存在,要求一種正典的信仰模式。除卻教義的問題,對於異端的批判中也蘊含了這種正典、禮教的意識形態。

克爾文文中並沒有提到「異端(heresy)」,而是用「敵人(adversary)」,說這些人假冒為善,使用藉口與詭論保護自己的說法,他們自稱反對偶像崇拜,卻支持聖像,說他們崇拜的對象並非聖像本身,而是通過聖像的形象崇拜神。這裡所指的敵人顯然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路德認為圖像與音樂都是福音的僕人,只要不是用這些來取代上帝,通過這些崇拜神應該被允許。或許由於路德已經具有一定的聲望與地位,也有不少信徒,甚至克爾文早年也曾受到路德教派的影響,因此克爾文只用了「敵人」一詞,而沒有辦法指控此時已經被奧格斯堡和約(Peace of Augsburg)承認的路德教派為異端。但即使如此,克爾文仍將路德與埃及、猶太人對舉,通篇以妄想、褻瀆、不純潔、欺騙、偽善指控聖像、偶像崇拜。

這反映出克爾文在建構自身信仰神聖性的同時,也必須藉由強烈的指控甚至詆毀,來防止信徒走上「歪道」。因為只有一種信仰模式是符合神意的絕對正義,因此,如果不是符合自己所提倡的教義,那就是褻瀆、就是敵人,甚至是異端。敵人與異端二詞的差異,除了與「教義正確」[4]的程度不同,也與社會地位有關,克爾文就曾與塞爾維特(Miguel Servet, 1511-1553)產生衝突,向宗教裁判所檢舉,使塞爾維特因其反對三位一體的說法被判火刑。

〈蘇珊˙葛卓的審判〉中呈現出一個社會地位較低的單身女性,如何受到指控與逼供,在獵巫行動之中上了火刑架。蘇珊˙葛卓在第一次審問中,自承她受到惡魔的誘惑,隱晦地表示有性關係,並在左肩上烙下印記。第二次審問中,她更詳細地說她的魔鬼情人要求她做了哪些事,如用大頭針刺出惡魔的印記、給她邪惡的粉末。在這份紀錄中,前兩次審問問出了蘇珊的罪名:是女巫,是魔鬼的情人,而且出於嫌隙用魔鬼給她的粉末害死了鄰居的馬。從這份資料中看不出他人對蘇珊的指控,也似乎沒有嚴刑逼供,是蘇珊自己基於某種理由說出了這些細節。

然而在第二次審問中,有幾個不像是完全出於她的意願說出供詞的地方:審訊前詢問她上次的供詞是否都是真實的,蘇珊說「如果是為了要把她關進監牢,那不是真的」一陣沉默後又說那是真的。後來被質問有關粉末的事時,蘇珊說她不想拿任何一點粉末,堅持一陣後,說她在建議下拿了,不過丟了它。接著被詢問到她拿粉末做了什麼,在兩次催迫(press)之下,蘇珊自承拿去殺害了鄰居的馬。

由於這份法律文件是官方紀錄,我們無法考察在庭審以外蘇珊是否受到逼迫、威脅。從蘇珊在庭上的表現,只能說她或許基於某種恐懼或是其他理由,說出了假的供詞。這些供詞描述的很詳盡,即使原本只是簡單陳述,也在法官的詢問與催迫下被說得更細緻了。在一段時間的間隔、檢驗證據後,第三次庭審,蘇珊開始大力否認她之前的說法,說那是在逼迫下的供詞,最後又在警告下說是真的。同一天,她被脫光審訊,她不斷否認,幾次折磨也不再讓她吐露出其他的訊息。從這裡或許可以推測,她之前的供詞也是在某種程度的威脅下說出的,因為如果她沒有說出法官想要聽見的供詞,法官就會開始催迫她,甚至用刑。紀錄中的倒數第二段記了一件特別的事:「她在開始自白之前,問身邊有誰在碰她,但大家都沒有看見任何人」作為某種惡魔存在的證據。

在蘇珊的案例中,有幾點加深了她作為一個女巫的印象:一是單身,因此受到惡魔誘惑;二是有親戚(aunt)是女巫,曾受火刑,這也可能加深蘇珊對審訊的恐懼;三是惡魔的印記與幻覺的證據。如果假設蘇珊無罪,這幾點都不足以證明蘇珊是女巫,逼迫之下的證詞更是不能採用,然而在當時的庭審制度下,蘇珊被假定有罪,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雖然這份文件中只能看到蘇珊的自我指控,然而整個法庭的氛圍以及社會上檢舉蘇珊的目光,對蘇珊造成的壓迫仍不容忽視,而那些隱形的指控,也導向了蘇珊是會參加巫魔會(sabbat)、使用粉末、有印記的女巫,也就是異端。使蘇珊在這種有罪推定的審訊形勢下被送上火刑架。

與克爾文對聖像崇拜類似的是,對女巫的指控同樣藉由指認妖魔來鞏固自己的正當與神聖。如教科書所提及的利瑟(Margaret Liser)的說法,這些被指控的女人往往是較具有爭議性、獨立而積極的,因此排除在服從規範的正典社群之外,更容易受到檢舉。[5]

[1] Merry E. Wiesner-Hanks, Early Modern Europe 1450-1789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p.184.

[2] 不相容論者通常採用結果論證,即:在決定論下沒有自由意志,人沒有能力改變過去及世界的規則(natural law),也沒有能力改變當下作為過去結果的事實,因此,人也沒有能力改變當下的行為。相容論者對自由意志則有不同的定義,認為自由意志意謂著人有能力根據自己的意志,在不受外力干擾下做出決定,在此定義之下,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可以相容的,雖然我的動機與行為都已經被決定,我不可能不做出這樣的選擇,但由於我還是根據我的意志來做選擇,便可說我有自由意志。

[3] 這裡採用相容論者的解釋。

[4] 借用「政治正確」一詞,指符合某種主流標準的教義信仰,例如路德在聖餐禮與聖像方面與咨文禮、克爾文不同,但在三位一體的議題上就採取相同立場。

[5] Merry E. Wiesner-Hanks, Early Modern Europe 1450-1789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p.437.

About 張明

臺大歷史系學生。 世界的學徒,文字的工匠,除了可以一直做個能說真心話的人以外別無所求。

2 comments

  1. Pingback: 思無邪第二期文章目錄 | 思無邪

  2. Pingback: 主編的話 | 思無邪

Leave a comment